意昂体育注册-87年总参赴西藏工作组成员回忆:打赢不难,关键是撤不撤得回来?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注册 > 注册登录 > 87年总参赴西藏工作组成员回忆:打赢不难,关键是撤不撤得回来?
87年总参赴西藏工作组成员回忆:打赢不难,关键是撤不撤得回来?
发布日期:2024-10-14 20:59    点击次数:72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1987年,印军的战机呼啸坦克轰鸣;而此时,驻扎在山峦之中的中国军队也没闲着,“874”演习悄然展开。这气氛,简直就像是第二天就会打起来!

与此同时,一支小队乘机飞往西藏,他们就是专门为边境冲突做调研的。事后多年,有个崔凯老兵,当年是总参赴西藏工作组的成员,在西藏边防线上跑了20天的。提及当年之事,感叹我军有打赢之决心,却受困于困难的补给。

边境再次紧张

从1985年开始,印度就一直很不老实,时不时就在边境挑衅。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不仅没有消停,反而越发过分,哨所设置的地点不断前移。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印军不仅演习,还开始在克节朗河谷驻扎,搞起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棋盘行动”。

此时中国军队也没有退缩,迅速展开了“874”军事演习,在河谷北岸设点驻防,与印军对峙。两军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谷里,随时都有可能擦枪走火。

在冰天雪地的拉则拉山脊,我军战士身穿厚重的棉衣脚下踩着厚厚的积雪,在零下几十度的寒冷中驻守。印军的阵地就在对面的山头上,双方都在严密监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为了掌握一线最真实的情况,1987年3月一支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小组奔赴高原,开启了为时整整20天的走访。

此行,他们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是补给,战争中后勤的重要性是经过了无数次验证的,比如1962年我们打胜了却选择撤退除了政治考量就是因为补给支撑不了部队驻扎。

正常来说只要调集一些运输力量,再协调好后勤补给,问题应该不大。然而到了前线,他们才发现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

补给线上的世纪难题

首先是运输线非常长,因为西藏的工业比较薄弱,所以绝大部分物资都要从其他地方转运过来,然后再送到一线。这一路要过雪山穿峡谷,经过很多危险地段,每一步都像是走钢丝。

根据当时的情况计算,前线一个士兵所需的物资在运输中的消耗在其他地方可以供数个乃至十几个人,其难度可想而知。

1962年战后,虽然中国在努力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比如青藏公路,但这些远远不够应对一场大规模的边境冲突。

当时的川藏公路基本上就是一种半瘫痪的状态:途中需要穿越很多崇山峻岭,时常发生塌方、泥石流;维修和保养工作也十分滞后,很多地方连基本的维护都没有。

一遇上恶劣天气,整个公路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很多路段根本无法通行,整个补给线就会被完全切断,到时补给物资只能徒步搬运,极其耗时耗力。

空运呢?更是捉襟见肘。虽然西藏有一些军用机场,但可供使用的运输机不仅数量有限还十分老旧。

高海拔环境导致空气稀薄,飞行条件也十分苛刻,运输机起飞和降落都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事故。就算顺利飞行,也只能运输少量物资,根本无法满足一线士兵的需求。

铁路?当时压根没有铁路,铁路线一直到21世纪才铺设完成。所以说,地面运输不行,空中运输也不靠谱,补给问题成了压在边防守军心里的石头。

其次,只有亲眼看过、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知道西藏军区的地理环境有多么恶劣。边境存在封山的情况,这可不是人为封山而是大自然的力量。时间最长的,像察隅县某地,足足有5个月。

别说二十多年前了,就是如今都发生过哨所储存的食物坏掉吃饭困难的事情。今天可以靠直升机解决一个哨所的困难,当年可没有足够的能力。

当年,工作人员亲眼看到前线的士兵每天只能吃到一些简单的干粮,根本无法补充足够的能量。他们喝的水大多是从山泉里取来的,没有经过净化处理,很多士兵因为喝了不洁净的水而生病。

外交谈判与危机化解

除了补给,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兵力。当时,我们刚刚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军队裁撤,守边的西藏军区也不是例外。

如果真的开战,光靠当地的驻军恐怕难以支撑,需要从其他军区调兵。然而,要把大批部队调到西藏,又涉及到了那个难以绕过的话题“后勤”。

调查组不怀疑我们打胜仗的能力,但是后勤上的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就会导致一个尴尬的情况,一旦打起来如果我们往前推进了,是不是还得像以前那样退回来?

与此同时,印方的“棋盘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他们不仅调集了大批兵力,还在边境地区部署了至少5个战斗机中队。

他们在边境前沿的公路建设持续了很多年,虽然进展比较缓慢,但本身地形没有我们这边复杂、距离也短很多,还是能够将大量的物资运送到前线的。

不过最终,这场对峙并没有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相反,在双方的外交努力下,危机在当年得以化解。

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边界争端,避免再次陷入战争的泥潭,但必要的时候也会诉诸武力。5月份,双方就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战斗,中国已经在调兵遣将为大战做准备了。

而印度则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和内部矛盾的拉扯下,不得不放弃扩大战事的意图;加上它得不到苏联的支持,只能重返谈判桌。

最终,双方达成了共识,逐步撤回了边境地区的部队,边境紧张局势逐渐缓解。印度率先脱离,中方也随后解除了动员。

然而,这次对峙再次暴露出来的后勤和基建问题成为了压在人们心上的石头,一日得不到解决一日就会是未来战争中获胜的拦路虎。

年国力不足、经济也不够好,难以在天堑之地开垦出通天大道。所幸的是如今,公路四通八达、铁路也有了,补给难的解决之道往前迈出了一大步。

参考资料:

1987年中印边界危机回顾与反思.国史网.2018-05-07

87年中印战争危机:印军称要打到雅鲁藏布江.环球时报.2013-04-12



相关资讯